若老闆沒有員工,只靠自己一雙手,每天24小時工作,週而復始,委實獨力難持。他要請人幫忙,若員工是能幹和忠心的,他的生意便會興隆。另一方面,若員工沒有老闆,公司就不能經營下去,失去工作、失業之後就是徬徨和憂戚。老闆是「米飯班主」,為自己和家人帶來温飽,為自己的事業前途修橋補路。
僱主和僱員是伙伴關係,並肩站在相同陣線,面向同一戰場,就是市場。這是唇齒相依的關係,是大家分工合作、互補不足的契機。在效益主義的大前題下大家沒有利益衝突,各得其份,這是互利雙贏;在倫理的約章裏這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,彼此清楚自己的身份,明白各人的責任,彼此尊重;法律來看這是僱傭關係,自己擁有相關的權益和保障。這是一個緊密的聯盟,雙方努力持守這關係,是合乎邏輯和理智的。
僱主和僱員可看為領導者和跟隨者的關係,溝通使大家擁抱共同的核心價值,默契使大家行動一致。雖兩者的身份不同,若彼此尊重,互相珍惜,發展成為莫逆之交,一起上陣,誠為美事。
員工受聘於好僱主,一邊工作,一邊接受在職訓練和教導,幫助事業更快趨向成長。或許有一天員工要離開這公司,但經驗卻一生擁有,受用不盡。僱主並非「萬能士」,他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刻,也會受到情緒低落的打擊。明白事理的僱員懂得同情和體諒,在適當時刻、適當地點,作出適當的支援。如此雪中送炭的行動,可以震撼人心,使僱主受感動。
僱主聘請好僱員,可以信任他,倚重他助一臂之力,成為無後顧之憂的倚靠。賓主相處多年,彼此尊重關顧,享受緊密的關係,在職場上打死不離親兄弟,上陣不離父子兵,是令人享往和羡慕的榜樣,營造喜樂在職場的文化。
伙伴能否長期合作,條件在於彼此的信念、價值和期望的接軌。我們是獨立的個體,各有不同的性格、文化、背境、處事哲理,任何的落差,都可影響合作的和諧。基督徒是理性的、有原則的,學習從對方出發,放下自己不必要的堅持和執著,力求與人和睦相處,建立互信,贏取别人的尊重和敬佩,才是基督徒的職場體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