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力是個人主觀的感受,所經歷的事件或對事件的看法,干擾或破壞其情感和幸福,威脅生理或心理,激發緊張的情緒和身心的反應,所引起的心理狀況通常被稱為壓力。壓力可分為生理的壓力,心理的壓力,精神的壓力。生理和健康有關,心理和情緒相連,精神和靈性互通。
我們理應學會觀察和意識壓力的來臨。身體發出訊號,如遇事乏力、身體酸痛、腸胃不適、常感冒等。情緒表示內心矛盾、不耐煩、情緒起伏波動、敏感易怒、言行帶攻擊性等。習慣也出現變化,愛拖延、偏喫甜食或垃圾食品等。要明白自己的壓力,可循多個進路去分析的。
生理的壓力來自健康的狀態,人若落在病患、痛楚、身體不適,正常生活必受影響,睡眠質素變差,胃口反常,種種症狀自然牽連個人的情緒,引起波動,連鎖反應引起心理的壓力。
身體出現無力感、疲倦、沒有精神、無精打彩,若出現痛症,四肢活動受限制,生活操作困難,事與願違,使自己很難接受,或要默然面對阻礙,或要兼容適應。在健康的壓力下,最困擾的就是不知道壓力的源頭。身體有不舒服,是否過勞、缺睡、飲食不均衡、過量或過少運動,抑或是隱疾?有如計時炸彈般的健康問題是十分震驚的。
心理壓力
要認識心理壓力,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。第一方面是認知;由於認知基礎的偏差,人多以為壓力具有威脅性、危害性、破壞性,慣常從成敗、得失、多少的最終價值作衡量,當關係破裂、家人傷亡、處境劇變,認為這是無法處理、不能擺脫,便產生心理壓力。第二方面是情緒;心理壓力通常產生緊張的情緒,導致消極的情緒反應,如驚慌、害怕、憂愁、憤怒、抑鬱等等,患得患失。第三方面是行為;有壓力時自然會有情緒和行動,積極應對尋求解決方案,或是消極應對一走了之等。
心靈壓力
人對善惡的選擇,對和錯的堅持,做了決定之後承擔後果等;人做錯事,犯了罪,得罪神,傷害人,就會承受很大及持續的心靈壓力。除自責外,向神求憐憫、赦罪、拯救,需要很大的勇氣。良心的譴責,內心的苦澀,對罪惡的憤恨,在心靈裏是極大的壓力。神不以有罪為無罪,必定追討,人要自食罪的惡果,做錯了的事,能否善後、可否逆轉?可以向受害者補償?早知如此,何必當初,心中無限的歉意,後悔不該做的行為、不應說的言語、不當有的思想。時光不可倒流,事情不可逆轉,這已成為歷史了。這些罪惡、悔意、記憶,永不止息的在指控,是不能逃脱的壓力。
面對壓力的反應
壓力是無可避免的,關鍵在乎人的反應。若看壓力為負面,自然就會有消極的情緒和反應;若能正面看待,壓力可以成為生存的鼓勵,思維的正能量,和待人處事的正向動力。
當面對壓力時,通常的反應是回避、放棄、逃跑,妥協或屈服;但這樣,人就掉進下降通道,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至不可承受的地步。所以人必須學會處理壓力,身體的壓力可以找醫生診斷和治療,心理的壓力可透過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得幫助,心靈的壓力可求助牧者或生命師傅。但這些都是外在的幫助和提醒,關鍵是內在生命力的提升。
人從小到大,都不停遇上各種壓力,如考試、升學、找工作等,都是過五關斬六將,能勝過或轉化壓力為動力的,就成功踏上人生的另一台階。生病的壓力化成理解健康及推動養生的承諾,心理和心靈的壓力啓動了心態的調整。壓力是生活中的一部分,把壓力化為動力和滋養,學會與壓力和平相處。人生變得更清亮明正,內在更有生命活力,所有的壓力讓我們反省人生,作出回應,有智慧和能力走下去。
「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,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。」(箴九10)